湖南法治報訊 通訊員 趙佳琪
?7月19日,湖北科技學院“青春思政課 青馬延西行”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隊懷揣著敬仰與探索的熱情,前往陜西梁家河開展學習教育實踐活動。
實踐團成員們首先走進梁家河知青舊居,土炕、煤油燈、舊書桌…… 一件件帶著時光痕跡的老物件,還原了當年習近平總書記與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的生活場景。在講解員的帶領下,實踐團成員細致參觀了沼氣池遺址、鐵業社、縫紉社等舊址,聆聽 “建沼氣池解群眾燃眉之急”“帶領村民修梯田增產增收” 等鮮活故事。
黃土高原的溝壑間,梁家河的窯洞靜靜訴說著一段青春無悔的奮斗史。實踐團成員聆聽著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的故事,了解到總書記初到梁家河時,克服了 “跳蚤關”、“飲食關”、“勞動關”、“思想關” 等重重困難。深刻體會到青年習近平在七年知青歲月中 “自找苦吃” 的堅韌、“扎根群眾” 的赤誠與 “敢闖敢試” 的擔當。
校團委書記劉偉華談到“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‘活的教科書’。總書記的知青經歷深刻啟示,理論的根基扎根在實踐沃土,信仰的力量源于人民心田。希望全體學員要堅定扎根人民、心系群眾的理想信念,以及培養艱苦奮斗、敢為人先的奮斗精神。”
實踐團成員圍繞“如何在新時代踐行梁家河精神”展開熱烈討論。全體成員在感悟中形成共識“必須從‘小我’、走向‘大我’,以“自找苦吃”的勁頭,將青春汗水融入民族復興的壯闊洪流”。
梁家河,這片曾見證了無數青年夢想與汗水的土地,如今已成為一面鏡子,映照著一代新青年的責任與擔當。知青們在梁家河的光輝歲月,不僅是一段個人的成長史,更是一首激蕩人心的青春之歌,它激勵著后來者,無論身處何方,都要保持那份初心與熱情,用實際行動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梁家河蘊含的大學問,是黨和人民奮進新時代的寶貴精神財富,內涵豐富、力量豐沛、思想豐饒。實踐團成員將努力用好梁家河蘊含的大學問,從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汲取青年成長成才的精神力量,堅定理想信念,勇于擔當作為,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。
責編:劉建軍
來源:湖南法治報